北林焦点

北林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连日来,我校师生高度关注全国两会盛况,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在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奋勇向前、笃行不怠,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中推动强校建设。


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韩静华: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备受鼓舞。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之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今年将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将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拥抱机遇与挑战,为加快建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司静: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等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明确了路径。作为高校教师,我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教学科研岗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教学中,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四个面向”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在科研上,注重基础研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解决“卡脖子”难题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教学与科研的协同推进,切实将国家关于教育的战略部署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效,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讲师韩东: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破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如何加强高校内涵式发展以提升国际竞争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以更宽广的视野、更主动的担当,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创新实践,助力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工学院高级实验师、教师党支部书记王猛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高校教师,同时作为实验实践的专职教师,我将努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并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本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科研创新途径,攻克“卡脖子”难题,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资源,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以昂扬的斗志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毅:作为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我认真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深受鼓舞。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将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语精神,组织支部党员教师推进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为师生创造更多实践锻炼和成果转化机会。在专业学科建设上,鼓励交叉交流,推动家具设计与工程(卓越人才班)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实际行动为学校改革发展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王辉: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标志着我国在关键节点上,完成了重要的政治议程。全国两会的闭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双一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等,为高等教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作为环境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扎实推进环境教育工作,凝聚师生党员力量,形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强劲动力。


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21级本科生王艺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的消息令人振奋。这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千家万户饭碗里的踏实感——粮食丰收让“吃饱”有了底气,而“吃好”的追求则藏在另一项热议话题里——体重管理。身边有不少亲人朋友忽视体重管理,这件“小事”纳入两会议题,实则折射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下的治理智慧,当粮食安全筑牢了物质基础,健康中国便向着更高品质迈进。科学食谱与体重门诊的普及,既是医疗资源的下沉,也是公共服务从“治病”转向“防病”的缩影。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温度”的承诺,政策不再悬浮于宏观叙事,而是化作社区里的一本食谱、一次问诊、一句叮嘱,让每个普通人触摸到发展的质感。


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2级本科生艾力乃再尔·努尔麦麦提: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持续成为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信号,这与我的专业方向高度契合。AI发展会给各行业带来变革,我们专业正好能派上用场,课堂上所学知识与两会热点紧密相连,我将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相关科研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让青春在产业升级中绽放光彩。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要以所学专业为依托,积极探索,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理学院电子专业2021级本科生张宬:“科技创新”“人工智能”话题不仅是全国两会的焦点,更是社会广泛热议的话题。身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子,我不仅为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腾飞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更深受鼓舞。“十五五”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电子专业学子要深刻意识到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深耕专业领域,学好专业技能,为在未来无论是投身科研创新,还是走进产品开发奠定坚实基础,而我也将在以后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将个人课题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为攻克“卡脖子”难题贡献青春力量。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23级本科生陈厚伊:作为林业院校学生,我对2025年全国两会中关于发展林下经济以促进乡村振兴的议题深感振奋。国家在复杂环境下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成就,特别是通过借鉴福建和浙江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展示了绿色经济的潜力,也为我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实践的舞台。生物科学专业的核心在于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促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与当前国家推动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我深刻认识到,从物种多样性保护到林下作物的优化种植,再到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管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贡献生物科学的力量,让绿色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通过深化对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研究,我决心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紧密结合,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23级本科生解明达:作为新濠天地赌博|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今年全国两会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让我倍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部署,与我们的专业使命紧密相连。课堂上所学的生态景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等内容,正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技术支撑。作为学生干部,我将积极主动组织开展生态主题班会等活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青年群体中扎根。未来,我们定将以专业智慧守护绿水青山,用青春笔触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022级本科生何佳盈: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25%,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作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生,我格外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战略部署。各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神州大地的“气质”越来越好。全力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让“生态伤疤”变成“绿色阶梯”,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青春守护江河安澜、万物共生。


草业与草原学院草业科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彭千芯:作为草业科学专业的一名大三学子,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全国两会的动态。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草业发展的讨论,让我深受鼓舞。有代表提出我国优质饲草自给率不足60%,进口成本高昂且供应不稳定,已成为制约畜牧业降本增效和粮食安全的关键瓶颈,建议联动海南自贸港区位政策优势与东南亚跨境农业资源,打造饲草产业新生态,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战略支撑。这让我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国家粮食安全、畜牧业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在草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渴望毕业后投身草业科研工作,参与饲草品种改良、优质饲草推广种植的项目中,为解决我国饲草难题出一份力。我坚信,在全国两会精神指引下,我国草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会努力成为推动草业进步的新生力量。


林学院森林经理学专业2024级博士研究生李娅茹: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是其中重要的关键词,政府工作任务从2024年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变为2025年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转变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以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方式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刻地融入国家发展的肌理。全国两会强调,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等,这都为我们的研究与实践锚定了方向。作为一名森林经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和“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成员,我将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运用先进技术助力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在宣讲中激发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孙梦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我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部署,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更为我们提供了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坐标。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努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发展理论体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烜:从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教育改革”,到如今全国两会持续关切教育与民生,国家对青年一代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始终处于焦点位置。在推进教育扶贫的征程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教育,获得人生出彩机会,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身为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我深刻意识到,教育公平不仅是资源分配的公平,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它是教育公平温暖的底色。乡村地区孩子可能因资源匮乏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学习动力与信心。我期望运用所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长期心理陪伴,助力他们在公平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也为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添砖加瓦。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张沙沙: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无比自豪地见证了蓬勃向上的中国在新时代的洪流里乘风破浪。政府工作报告深入阐述了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基;国运兴衰,系于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之举。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深刻意识到青年既要扎根汲取理论养分,更应舒展枝叶跟上时代步伐。在课堂的方寸天地践行创新精神,在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锤炼担当品格,让“强国有我”的誓言化作时代跫音。教育强国的征途上,每个青年都是薪火相传的执炬者。我们应当将个人成长的轨迹融入国家发展的坐标系,努力成为兼具创新与责任的新时代人才。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栾彤:全国两会为时代发展奏响了激昂的奋进乐章,也为包括我在内的无数青年学子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我深受全国两会精神的触动和鼓舞。此次两会高度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战略,与我所学专业发展紧密相连,帮助我进一步明晰了学习科研的道路方向,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行业痛点与关键问题,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积极投身于林木生物质材料的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化设备研究当中,为行业创新发展添砖加瓦,将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