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焦点

我校举办“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项目联合启动会

日前,由我校牵头承担的4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项目联合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主持工作)、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孙传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司二级巡视员孙友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副校长张志强出席会议并致辞,科技处负责人主持启动会。



张志强对参加本次联合启动会的领导、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本次联合启动会的4个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能力。他希望,各项目组要认真听取研究专家意见,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着力推动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我校将严格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全力支持项目实施,保障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李世东听取了各项目实施方案汇报,并针对项目实施中的要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他指出,4个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他强调,各项目组要消化吸收专家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一是进行布局优化,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林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二是进行任务优化,进一步梳理明确任务指标,紧密结合国家林草行业重大战略需求,突出项目的研究重点和关键问题,避免研究内容的重复和分散;三是进行技术优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孙传范对4个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并提出要求。一是强化跨领域联动协作,构建高效协同机制,确保项目全链条推进;二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三是重视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为青年团队提供资源支持与发展平台;四是严格项目管理与责任落实,优化资金使用效率,以科技创新引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孙友表示,林草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在生态修复、经济林培育等领域成效显著,但仍需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他强调,项目团队要立足国家林草行业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科研攻关,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突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核心难题;二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建立跨学科、跨区域的联动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高效衔接;三是优化资源配置,严守节点目标,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会上,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董文研究员代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林业专项管理团队,围绕专项总体情况、管理体系、管理做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对项目组进行项目实施与管理培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创新处处长程强、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处长孙康泰(主持工作)、董文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司原一级巡视员吴秀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军辉、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吴家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所长周建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化所副所长刘军利、贵州大学丁贵杰教授、河南农业大学范国强教授等专家受邀开展项目指导。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项目管理单位、推荐单位、项目专家组、项目(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用户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4个项目分别开展项目启动和实施方案论证,各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分别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汇报;项目专家组进行了项目质询,围绕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的实施策略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用户代表结合林业生产一线提出需求。



据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2024年度共有15项科研任务,其中“乡村特色景观构建技术研究”“油松等速生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木竹采收与加工关键装备技术”“困难立地植被高效修复关键技术”等4项任务,分别由我校李雄教授、贾黎明教授、赵东教授、张建军教授牵头主持,于2024年底获批立项。我校联合40余家单位的研发团队,面向国家林草行业重大战略需求,协同攻关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