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焦点

北林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校师生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收看收听两会动态,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尤其对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高度关注、反响热烈。


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国家战略要求,结合学校“作风建设年”的工作主题,不断提升学院发展力和改革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闭环,在智能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深耕细作,让更多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北林工学力量。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倪潇潇: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材料学院将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优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新材料、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鼓励跨学科合作,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草学院教授庾强:近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令我倍感振奋。作为新濠天地赌博|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认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和路径,令人对教育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未来,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继续深耕科研,努力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同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凯:2025年全国两会擘画的教育强国蓝图,以及日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都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为高校环境领域科研工作者,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实践中,我将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以学科交叉推动教育改革。一方面,通过推进数字化教育变革,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培养兼具生态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美丽中国建设、污染防治等国家重大战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未来,我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双碳”目标,以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者和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教授张云路: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开幕,作为一名学院基层教工党支部书记,我倍感振奋。日前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彰显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教育发展锚定了方向。近年来,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绩亮眼,智慧教育平台、产教融合等工作成果斐然。此次两会我尤为关注教育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部署,给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对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今后工作中,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立足“双减”,全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理学院副教授武晓昱:沐浴着春日的暖阳,全国两会在京胜利召开,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令人倍感振奋和鼓舞。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我深感基础科学在推动科技发展中发挥的基石作用。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注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策划多样化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探索跨学科的融合点,打造特色数学与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同时,重视思政引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国贸教工党支部书记李芳芳: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吹响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号角。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作为高校教师,要积极拥抱科技发展,主动适应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使命,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水土保持学院讲师、教师支教团成员赵胤懋: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擘画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极大鼓舞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信心。作为一名肩负边疆支教重任的高校教师,我深感全国两会教育话题的重要性。正如代表委员提出的“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路径,我将致力于将AI技术引入初中课堂,并利用AI技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从个人努力上打破教育资源的局限性,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优质课堂。今后,我会继续以实际行动贯彻两会精神,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同时,希望国家持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师支教团成员史宏月:全国两会的召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尤其关注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提法。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让我对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更加充满信心。作为一名马院的青年教师,我会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王晓淑: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今年全国两会为教育事业发展继续注入了强劲动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颁布,既擘画了未来十年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更彰显了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定力。近年来,教育领域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深刻变革,正是教育强国建设在基层的生动注脚。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智慧教研模式,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以实际行动为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外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王咲涵: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教育、科技和人才,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我深知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这一代人既是教育强国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提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贡献力量。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曹丽莎: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4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令人自豪、催人奋进,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作为一名食品专业研究生党员,我深感使命在肩,要用实际行动夯实专业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投身“健康中国”建设,为新质食品资源的开发、食品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食品产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维懿: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作为一名艺术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我特别关注到教育议题中关于美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与艺术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在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还应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会提出的教育公平政策也让我深有感触,美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至关重要,只有让更多学生接触艺术与设计,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为文化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活力。


水土保持学院林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静雯:我对全国两会提出的“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有感触。作为全国高等绿色学府的学子,北林师生始终将关君蔚院士的“泥腿子”精神融入血脉。2024年,水土保持学院师生团队深入延庆石峡村开展社会实践,结合调研成果为当地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我们通过沉浸式生态研学,将“绿水青山”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我想这正是关先生“治山治水先治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新征程上,我们将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以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努力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接续奋斗。


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姬雨晴:全国两会为国家发展锚定了奋进坐标,也为青年学子投身时代洪流指明了方向。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城乡规划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其科学性与前瞻性深刻影响着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与城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既要掌握空间规划的技术逻辑,更应心怀“国之大者”,用规划智慧为教育强国建设夯基垒台。面向未来,我将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立足专业所学开展实践探索,深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沿理论,扎根田野开展实证调研,为教育强国与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规划学科的智慧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若天: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行教育领域改革措施,加强教育事业发展,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就,此前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都标志着新时代教育事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作为新时代研究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创新引领发展,提升研究成果转化效能;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提高人才质量,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林学院梁希实验班(林学与森保)21级本科生周景:作为一名当代林业青年,我对全国两会中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容深感振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深化新农科建设,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与我们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梁希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具有雄厚林学基础的创新型人才。专业依托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生态学等核心课程,注重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综合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我基本掌握了森林资源调查、林木遗传育种等技术。在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22级本科生邓子涵: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相关内容占了很重要部分,我感受到了国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的持续重视,北林也对我们制定了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案。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从课程学习中明白了如何用科技成果去推动木材产业发展,如何用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身为中加合作办学班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人才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今后,我将通过国际视野去看待行业发展方向,与国际优秀木材产业国加强交流沟通,助力中国木材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更上一层楼。


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21级本科生周伟豪:《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我相信,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纲要》特别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尤其是退役大学生士兵、学生党员,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好政治理论,发挥专业特长,利用好国家为我们提供的人才成长环境,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22级本科生贺嘉仪:身为一名保护学院的学生,我认为全国两会中的教育议题与我紧密相连。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强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都让我备受鼓舞,深感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日常学习里,我切实体会到教育改革成果。学院开设野外实践课,让我们得以深入自然,把生态知识用于实际,提升专业技能;行业专家进校园讲座增多,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学院与科研机构、保护区合作也日益密切,为我们创造更多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未来,我会努力学习,成长成才,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贡献力量。